一、“第五園”的產品價值觀
剛接手這個項目的時候,被王老師“骨子里的中國情結”所震撼,被萬科的執(zhí)著所震撼。
“第五園”和“萬科城”好像萬科“四季花城”孕育出的一對孿生兄弟?!叭f科城”是一個偉大的項目,從他的城市貢獻、市場號召力、銷售成績已然得到證明,而“第五園”——骨子里的中國情結,卻能讓我們真正的折服。
王受之《骨子里的中國情結》詳細描述了“第五園”產品的細節(jié),我們試圖對其作出我們自己的理解,從中找到建筑產品帶給人們居住品位的設想,找到建筑物質帶給人們的精神享受,找到萬科追尋的理想的鳳麟羽角。
對整體環(huán)境的考慮和規(guī)劃
“第五園”在規(guī)劃上,通過街坊——街巷——大院小院——內院的空間過渡,在強調私密性和領域感的同時也為鄰里之間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場所。
1、村
在“第五園”的規(guī)劃處理上,建筑師突出表達了“村”的形態(tài)。
整個社區(qū)的規(guī)劃是邊界清晰的由不同形式的住宅組成的一個大村落。聯排別墅組成了兩個方向略有不同的主要村落,相鄰的由情景花園洋房和多層住宅以及小高層區(qū)又分別形成了不同的小村落,通過一條半環(huán)形的主路連接起來。各“村”內部都有深幽的街巷或步行小路以及大小不同的院落組合而成,宜人的尺度構成了富有人情味的居住空間。
2、巷
“第五園”在設計上吸取了富有廣東地區(qū)特色的竹筒屋和冷巷的傳統做法,通過小院、廊架、挑檐、高墻、花窗、孔洞以及縫隙,試圖給陽光一把梳子,給微風一個通道,使房屋在梳理陽光的同時呼吸微風,讓居住者時刻能享受到一片蔭涼,提高了住宅的舒適度,有效地降低了能耗。
3、院
建筑師通過TOWNHOUSE產品組合形成的“六合院”和“四合院”,情景洋房的“立體小院”(院落+露臺),多層及小高層公寓部分的圍合所形成的大院,種種院落形式的采用,著力體現中國傳統建筑中的“內向型”空間,依稀可以感覺到江南住宅“四水歸堂”的性格。
“第五園”整體規(guī)劃中,代表不同情緒的多層流動空間疊加后而得到的復合表情所營造的意境,是決非單一三維空間所能達到的。
細節(jié)符號的強烈意境特征
1、建筑
在建筑單體設計中,設計師突出于中式民居的庭、院、門的塑造,采用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筑符號,如安徽的馬頭墻、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門、云南的“一顆印”、廣東的“鑊斗屋”、江南的“四水歸堂”天井院……再仔細推敲,進行重新組合和構置,通過尋找空間的對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尋求一種共鳴,從而形成一種打破時間、空間維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環(huán)境。
2、園林
在環(huán)境設計的細節(jié)處理中,努力營造“幽”的氛圍。在“第五園”的步行系統中,喬灌木配置突出其納涼作用,而富于廣東特色的旅人蕉和芭蕉等植物則點綴其間,體現著濃郁的熱帶風情;實墻前、花窗后、小路旁、拐角處等部位,都設計種植竹叢或竹林,使整個社區(qū)環(huán)境在窄巷深巷、高墻小院的映襯下更顯得神色與悠遠。
3、色彩
在色彩上,采用素雅、樸實的顏色,穿插少許亮色,使整個社區(qū)給人一種古樸、典雅又不失現代的親和感覺,特別渲染“素”的意味。白色、灰色傳達了非常民俗的中國氣質,而同時它們又是很純粹的現代主義的色彩語匯,因此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現代住宅形態(tài)在此得到很好的結合。
4、材質
在建筑材料的應用上,“第五園”也突出了傳統和現代兩方面的要素。青石、磚瓦、木料與水泥、玻璃、鋼等現代建筑材料并存,實現了傳統的再造。
5、特別強調的細節(jié)
·白墻青頂,高墻窄巷;
·戶門的“門洞”效果;
·前庭、中天井、后院;
· 退臺、地下室;
· 天窗、鏤空花窗;
·竹……
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美,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意境美。“第五園”傳統中式建筑不僅通過建筑物本身,更多運用對自然資源、室外景觀、人文氣質的綜合營造,顯示出建筑于自然、于人類的價值。
空間的皈依及哲學的化境
“天人合一”是中國情結的最高境界。與西方不同,中國人不太注重生命本身,而追求生命所帶來的思索,思索能涵容生命的道義和命運。而這種文化的、哲學的意味,正是通過一種建筑的動中取靜、虛里透實,幽靜而空靈的手法展現出來。所謂的“園、庭、院、井”,“感、覺、意、境”,無不描述的是建筑實體之外,甚至在“居”之上的精華神采。
二、“自然、自覺、自由”的精神居品
“自然、自覺、自由”,是含蓄而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國情結的現代注解。
中國的古典建筑對資源的占有是巨大的、私有的。而“第五園”中式的建筑群提出了對資源的共享,相應降低了支付成本,同時也傳遞了“分享”的現代價值觀念。
天與人的關系,實際上就是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在農業(yè)文明階段,人對自然的價值觀主要是征服;在工業(yè)文明階段,人們已經察覺到自然的偉大,于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成為時代價值觀的主線;而已經覺醒的生態(tài)文明,我們開始認識到,“自然”那就是我們的母體。我們存在于母體之中,“母親”養(yǎng)育著我們,我們對母體最需要的不是破壞性的索取,而是生生不息的共融與傳承。
從而“天人合一”,這個在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被尊崇的價值觀,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人與自然完全而完美的融合,這已經是人類在地球的一種終極境界。
這種終極追求,是一種“天成”的品位。這種品位里蘊含的中國情結,真正能使人震撼。
“自然”,生活的背景
與自然的融合,自古就屬于中國的哲學。中國人心中的“自然”,實際就是領悟蘊含其中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的人生命運,從而感悟人與自然的共鳴、和諧及統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我們渴望能在遠離城市喧鬧、脫去俗世煩囂的地方,尋找一片自然的凈土,去追尋先祖?zhèn)兊暮圹E,去領略靈魂里的情結,從而得到“天人合一”的精神洗禮,或者至少暫時獲得從鋼鐵霓虹的解脫。
自然,是一種環(huán)境、一種理念、一種文明。
自然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情結”。
“自覺”,生活的品味
存在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源泉,因此才有了生活。自我的思考、自我的覺醒,體會存在的狀態(tài),使我們在物轉星移中發(fā)現自身的價值。
每天,傾聽著生命的歌唱,感受和風與陽光的輕撫,在花園天井里小憩,在樹蔭下凝想,在紅茶坊里消磨。
每天,生活擁有了規(guī)則的節(jié)奏,配合著生命的韻律。
而對自然、社會、人生和人類命運的思考,從而有所頓悟和覺醒,在這種空間、環(huán)境和人文的背景下,是一種“自覺”的生活方式,也是“天人合一”的品味。
“自由”,生活的品質
“人退卸了一切陳腐的價值,使欲望更加質樸。風的舞蹈、水的奏鳴、陽光的流動、候鳥的飛翔……,所有元素象音樂一樣互相融合,在時空的對話中漂流。”
生命緩緩在樹蔭之下流淌,在花園之中徜徉。
同時,白墻青瓦都會產生令人振奮的心情,而竹之風、水之澈、徑之曲,又使得激情更加純樸和沉著。
自由的生活,源自于自由的天地:綠樹、藍天、碧水,院落、天井、花窗,自然的、親切的元素,使生活氣氛更加寧靜、單純而隨意……
小尺度的體量和素雅的風格,使建筑在街巷中自由伸展,這種東方式的盛開,尋求一種秩序中的靈動、個性里的和諧,這是“中國”的自由品質,是自由精神的極致。
三、“第五園”的感慨
“第五園”能夠在物欲橫流、價值觀混亂、沒有信仰的當今中國社會,旗幟鮮明地發(fā)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以期對社會的文明進步有所貢獻,這是值得尊敬的。
“第五園”能夠在抄襲成風、經營短視、利潤至上的房地產領域,開創(chuàng)新的產品探索,挖掘中國古典建筑的精華,并對其賦予現代的先進文明理念,這是值得尊敬的。
“第五園”能夠在忽視需求、包裝過度、漠視品位的市場環(huán)境中,珍視用戶的感受,提煉出對消費者不僅物質層面,更有精神層面的尊重,這是值得尊敬的。
“第五園”能夠傳達出本篇行文所描述的“品位”價值,這是值得尊敬的。
我們將滿懷著真誠的尊敬,繼續(xù)關注萬科“第五園”。
免責聲明:若此文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或刪除,謝謝。 郵箱:305109410@qq.com
聯系人:
手機:13523532903
電話:15324970371
郵箱:zzcifu@qq.com
地址: 鄭州市金水區(qū)林科路6號院1號樓